南京金融发展促进会
首页 - 金融文化 - 高层论坛
魏杰:金融支持实业的重点与方向
发布时间:2017/4/20 13:55:57    来源:    点击:2286
    一、正确认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近年来,在金融规模的快速扩张下,实体经济发展却困难重重,社会各界普遍认为这是金融出现了“脱实向虚”的问题。很多指责金融机构的说法认为,资金更多地在金融机构内部空转,而没有去履行支持实体经济的职责,才导致了经济发展的困境。然而,金融机构作为企业,具备追逐利润和规避风险的天然属性,为什么他们选择避开实体经济呢?我认为,这其实是实体经济出现了问题,总的来说,就是产能过剩的问题。
    实体经济之所以会出现问题,首当其冲的原因是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其中成本上升又是侵蚀企业利润的主要原因,解决实体经济的问题,就是要做到降低企业成本。成本一般分为劳动力成本和制度成本,改革红利的释放不断推高劳动力成本,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降低制度成本就成了解决实体经济不振的重要抓手。降低制度成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降低企业税费,二是降低企业缴纳五险一金的比例,三是降低地价和租金,四是降低企业资金成本,五是降低商务成本,提高办事效率。企业盈利空间一旦得到提高,自然会加大创新投入的力度,创新又能进一步增强企业盈利能力,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实体经济才能不断健康发展。
    因此,在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上,我们不应该过多地指责金融机构,而是要从供给侧改革出发,重点改革实体经济,通过降低制度成本,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带动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二、寻找金融支持实业的切入点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基础,任何时候实体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未来金融机构如何支持实体经济值得深思。当前,中国经济正经历结构性调整,此次调整的首要任务是寻找新的增长点。因此,金融要服从结构性调整,重点支持新的增长点。业界普遍认同,未来将有三个主要增长点: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凡是既有战略性,又是新兴的产业,即可认作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可能成为我国新兴支柱型产业。它有两个特点,一方面是市场需求巨大,市场需求太小不会有战略性;另一方面是短期内能够实现技术突破,技术突破不了就不是新兴。按这两个指标,我对中国产业进行搜寻梳理,发现在未来十年里,战略新兴产业有八个方向:
    一是新能源。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可定义为非化石燃料,主要包括水能、生物能、地能、风能、太阳能和核能六个种类,近两年新能源技术获得突破,发展速度惊人。
    二是新材料。新材料属于战略新兴产业,未来诸多产业的提升将要依靠新材料来实现。习总书记访问英国,专程参观了石墨烯实验室,石墨烯作为一种高强度的新材料,是未来新能源电池的重要材料,目前中国华为也在石墨烯研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三是生命生物工程。当前,市场对生命生物工程需求巨大,涉及到农业、医疗、健康、卫生、安全等等,技术突破也比较快。
    四是信息技术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目前,信息技术是我国社会资本投资总量最大的一个方向,总的来说有三个热点:首先是芯片,我国芯片技术相对落后,进口需求巨大,芯片技术一旦突破,进口需求将会转变为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其次是无线传输技术,未来的信息传输基本上采用无线传输,无限传输技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热点;第三是移动互联(信息终端使用),终端使用我们做的不错,大量的企业都在终端使用技术上获得突破,而且未来有市场发展空间,例如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教育以及互联网+金融,很多终端使用的市场空间很大。因此,芯片、无线传输技术和移动互联,这三个热点投资方向非常有意义。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大数据和安全性是当前信息技术两个尚未解决的问题,一旦实现大数据和信息安全,人类将进入到新的信息时代,因此,以大数据和安全性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也将有巨大投资价值。
    五是节能环保。节能环保在中国未来市场具有成为战略新兴产业的潜力,我国是最大的资源消费国,同时是最大的污染国,节约资源和解决污染是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光靠法律和政策,最终需要的是技术,一旦技术突破了,它将成为一个前景广阔的产业。
    六是新能源汽车。传统的能源汽车无法解决污染问题,新能源汽车可以实现这一点。国家已经把新能源汽车作为未来发展重点方向,现在全国所有城市都在推进充电桩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目的就是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以前汽车工业的特点核心是发动机,现在有些新能源汽车甚至不需要发动机了,能够做到零污染。有人说,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的特点是毁灭别人发展自己,新能源汽车的研制与应用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七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到来,现在不仅是生产领域实现了人工智能,一些消费领域也实现了人工智能,例如无人驾驶汽车,这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已经成功了,由于法律问题,目前还不能在公共区域使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得到更多的推广。
    八是高端装备制造。当前,高端装备制造对我们而言属于稀缺资源,例如医疗装备中的核磁共振,在北京这样的城市,做核磁共振还需要预约排队很久。最近听了某位企业家介绍,近期核磁共振仪器有望在国内生产,即使售价比美国便宜40%,也会有巨额的利润,美国对我们基本是垄断价格,这个一旦完成势必有很大的市场价值。
    总体来讲,目前讨论的战略新兴产业大致是这八个方向,据测算,战略新兴产业未来每年能够贡献40万亿以上的GDP(2016年我国GDP总量为74万亿)。
    (二)现代服务业。习总书记今年访问美国时提到,中国将大力推动服务业发展,服务业要上升成为我国重要的产业。可以把服务业分为四大类:
    一是消费服务业。为人们消费生活提供服务的即可称为消费服务,消费服务业包括六个部分:第一是餐饮与商贸,第二是医疗与健康,第三是养老消费服务,第四是儿童消费服务,第五是家政消费服务,第六是信息消费服务。中国现在消费服务有巨大发展空间,比如养老消费服务,我们国家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国务院目前已经允许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消费服务业,这种服务业的需求非常大。
    二是商务服务业。商务服务是指为商务活动提供的服务帮助的行业,商务服务业包括五类组成部分:第一类是金融服务,例如商业银行服务,投资银行,证券,基金,保险等;第二类是机构服务,例如会计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第三类是咨询培训服务;第四类是家庭财产管理服务;第五类是园区管理类服务。现在商务服务最好的国家是美国和英国,摩根和高盛都是美国的公司,他们的业态分类都属于商务服务,对比之下,中国的商务服务业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三是生产服务业。为生产过程提供服务的即为生产服务业,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第一是技术服务,例如某些清洁(能源)公司,主要业务就是给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帮助企业提高技术档次,调整生产流程,这都是技术服务;第二是设计服务,例如服装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建筑设计等等,设计能够为企业带来市场价值,设计服务也是生产服务的一种模式;第三是外包服务,在市场分工精细化的时代,外包服务非常重要,例如苹果公司的产品使用了全球各地的不同供应商。
    四是精神服务业。人的享受可以分为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为物质享受服务的是消费服务业,为精神享受服务的就是精神服务业。精神服务包括影视、音乐、 戏剧、旅游、休闲、娱乐、文化、出版、体育等,一部电影卖10几个亿,大量游客去戈壁滩寻找“苍凉感”,说明人们有不同的精神需求,只要能满足此类需求,一定会获得巨大的市场空间。
总体来讲,我们现在所讲的服务业是这四大类服务业,未来现代服务业每年能够贡献36万亿元左右的GDP(2016年我国GDP总量为74万亿)。
    (三)现代制造业。大家习惯将制造业分两种,传统制造业和现代制造业,传统制造业生产私人产品,现代制造业生产公共产品。当前私人产品严重过剩,短缺的恰恰是公共产品,因此现代制造业将会是新的增长点。现代制造业未来的发展,重点集中在五个方向上:
    一是飞机制造。飞机制造为什么能成为重点?首先,我国人口数量庞大,人们出行对飞机的需求非常之大;其次,飞机制造涉及34个行业领域,大力发展飞机制造将会有效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和提升,增强我国的综合生产能力。
    二是高铁装备制造。我国已基本实现高铁装备制造技术难题的全面突破,成为世界四大高铁生产商之一,极大地满足了市场需求。一方面,国内市场需求巨大,国务院将我国高速铁路网从“四纵四横”调整为“八纵八横”;另一方面,中国高铁也打开了国际市场,由中国与印度尼西亚企业合作建设的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合同已经签署,标志着中国高铁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走出国门。值得注意的是,高铁装备制造涉及到35个产、行业,诸如钢铁、建材等行业都将在供应链中获利。
    三是核电装备制造。刚刚发布的能源“十三五规划”要求,十三五期间要率先发展核电,预计2030年核电装机规模达1.2—1.5亿千瓦,核电发电量占比提升至8%-10%,未来很长时间,核电制造装备将有巨大的市场需求。
    四是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制造。特高压输电的经济输电距离可达5000公里以上,大幅提高了电网配置资源的能力,拓宽了电网配置资源的范围。“十三五”期间,国家将采用特高压输电技术来改造电网,市场前景可想而知。
    五是现代军工制造。2016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正式出台《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军民融合的发展任务和政策措施,允许社会资本进入军工制造领域,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现代军工制造中有两个重要点,其一是现代船舶制造,其二是航天器制造。国家提出建设远洋海军的战略,远洋海军离不开船舶制造的支持。从理论上讲,第六代战争采用远程制导技术,核心就是信息化,其中航天器就是重要的信息获取途径。
未来现代制造业一旦成熟,预计每年可带来不低于30万亿元的GDP(2016年我国GDP总量为74万亿)。
    三、推进金融机构的自身改革
    在此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金融机构要实现自我发展,除了大力支持上述未来发展的三大支柱产业,找准服务实体经济的切入点,还要注重自身的改革。目前,金融机构改革存在三个问题:
    (一)要大力推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大银行金融机构体系不符合未来经济发展趋势,非银行金融机构仍然是下一步金融改革的重点。非银金融机构有着与银行不同的职能和服务,一般来说,银行金融机构负责提供债务资金,以规避风险为主,而非银行金融机构负责提供资本金,更加偏好风险投资。在此次结构性调整中,社会对资本金的需求要远远大于债务资金,因此需要进一步支持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然而,近两年来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发展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有些领域甚至乱象丛生,这是因为在某些规则制定上出现了问题,但是改革的决定没有错,改革的方向也是正确的。以保险为例,在去年出现的保险资金扰乱资本市场的事件中,允许保险资金进入股市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出在了游戏规则,应该鼓励保险资金参与价值投资、长期投资,而非快进快出的投机投资,这类问题完全可以通过规则制定加以解决。目前,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规模太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有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有效结合,才能更好服务未来经济发展,所以我们要继续大力推进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
    (二)要加强对金融机构准入、运营和退出规则的管理。在当前以牌照管理为主的监管模式下,一旦出现问题,金融机构将承担全部责任,这是很不合理的。很多情况下,问题的出现是由规则的漏洞引发的,并非都是参与者的过错,规则制定者难辞其咎,这种情况下把责任推卸到参与者身上实在有失偏颇。因此,我建议,在金融改革中,要把规则制定放在首位,加强对金融机构准入规则、运营规则和退出规则的管理。
    (三)要摒弃金融主体构造上的公私之分。2017年3月份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明确规定,私有财产跟公公有财产一样神圣不可侵犯,当私产与公产相冲突时,公产并不高于私产,两者受法律同等对待。在下一步金融改革中,我们要打破以往强调市场主体公私有别的旧式思维,平等对待各类金融主体,让更多的金融力量参与市场竞争,共同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欢迎关注南京金促会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协会动态。
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www.njjch.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南京金融发展促进会
地址:南京市雨花台区玉兰路8号国资大厦801室 电话:025-52850319 E-mail:jincuhui@163.com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苏ICP备14009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