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金融发展促进会
首页 - 金融文化 - 高层论坛
扶明高:积极推进银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布时间:2017/4/21 15:00:28    来源:    点击:191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主线,从中央到地方围绕这条经济工作主线出台了不少的政策措施,目前都正在推进中。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银行是金融的主体,这项改革必然与银行密切相关。
    金融是现代服务产业,是为金融消费者服务的服务产业。一般意义上的消费分为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从消费者消费金融服务的角度看,金融消费可以划分为两大部类,一大部类是实体经济部门的生产性金融消费,另一大部类是人民群众的生活性金融消费。现阶段银行业是这两大部类金融消费的主要服务提供者,是金融服务的供给侧。
在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银行业这个金融服务的供给侧有没有一些问题?我认为有“五大供给失衡”,同样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有的问题还需要通过对金融乱象的整顿和严格的金融监管来解决。这些问题归纳起来就是银行业的“五大供给失衡”。
    一、服务领域供给失衡。这个问题的具体表现就是银行资金运用“四多一减少”,即投向房地产的多,投向政府融资平台或类平台的多,投向金融同业的多,投向表外或表表外业务的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投向制造业的在减少,这种金融服务领域的供给失衡助长了银行资金运用上的脱实向虚,加大了经济结构调整的难度,不利于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和动能转换,加剧了银行业脱离金融服务的本质属性,最终会使得银行业风险累积而“染病伤身”, 是产生金融乱象的根源之一,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二、机构数量供给失衡。我国目前开办的银行和银行设立的分支机构及其网点已经达到22.8万个,这个数字很大,但分布不均衡,“过剩”与“不足”并存,在城市特别是城市的中心区域设置银行机构过多,密度过大,呈现供给过剩,导致过度竞争,但在部分区域银行机构数量供给不足,特别是经济不发达的西部地区、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的银行机构数量供给不足,导致服务欠缺,目前主要靠金融服务覆盖的办法进行弥补,由于服务半径过大,交通不便,金融消费者享受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及时性、可获得性、甚至金融消费成本与城市的金融消费者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种银行机构数量在区域上的供给失衡不利于打击非法金融活动,也不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金融产品供给失衡。一些银行机构没有按照“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开展金融创新,在金融产品销售上没有遵循“客户适当性”原则,金融产品的设计和供给上表现为“五多五少”,即:提供给高端金融消费者的多,面向大众金融消费者的少;提供给高收入者的多,适合中低收入者的少;产品介绍深奥难懂的多,产品介绍简洁通俗的少;模糊诱导“收益”概念的多,充分揭示产品风险的少;强调客户“买着自负”的多,载明银行“卖者尽责”的少。这种金融产品设计和供给上的失衡弱化了银行业的普遍服务职能,增加了银行业的声誉风险和法律风险隐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金融消费者的消费知情权和选择权。
   四、服务质量供给失衡。一些银行机构履行普惠金融服务的社会责任感不强,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不注重金融服务质量的普遍改善,在金融服务提供上有选择性。主要表现为“四种面孔”:在融资服务上,对大企业的资金需求尽量满足,对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难于满足;在窗口服务上,对贵宾客户特别通道优先办理,对普通客户窗口排队等候办理;在业务选择上,资金转账业务乐于办理,现金收付业务怠于办理甚至拒绝办理;在投诉处理上,对客户认错道歉少,强调客户举证责任多。这“四种面孔”严重影响银行业的社会形象,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银行客户的金融消费均等权。
    五、金融治理供给失衡。近些年银行业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资产规模急剧增加,金融创新日新月异,但银行业的金融治理供给失衡,表现为“五个供给不足”和“五个没跟上”,即:一是银行公司治理架构虽然不断健全完善,但各个治理主体的作用供给不足,治理效果没有跟上;二是银行业务治理注重调整业务条线,但业务运营的制度供给不足,规范运行没有跟上;三是银行风险治理开始重视全面风险管理,但风险穿透识别的能力供给不足,杠杆管理没有跟上;四是银行行业治理注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但市场秩序的维护能力供给不足,行业自律没有跟上;五是银行监管治理注重内部创新监管工具,但外部协调监管的力量供给不足,监管联动没有跟上。
    银行业的上述“五大供给失衡”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银行内控不足,银行监管乏力,违规经营不绝,金融乱象滋生,金融风险积聚,影响金融服务质效,加剧金融经济失衡。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七条,一是银行机构对金融的本质属性认识有偏差,导致银行经营的指导思想、考评机制和具体行为脱离金融本源愈行愈远;二是银行机构对金融规律的尊重和遵循不到位,金融创新不当,导致金融风险惩罚和金融乱象冲击;三是银行外部监管存在短板,监管协调不够,监管效能不足,导致银行监管套利、违规经营逐步加剧;四是社会上夸大金融作用,漠视金融风险,盲目推崇产融结合,片面追求金融增加值,导致当前社会出现过度金融化倾向;五是科学有效的金融治理体系没有真正建立,金融治理能力有待提升;六是市场经济和资本的不当逐利推波助澜;七是对现代科学发展带来的新技术新手段特别是移动通讯和互联网技术的“双刃剑”作用趋利避害不够。
    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从传统管理转向现代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包括银行业在内的金融业一定要及时跟进,与时俱进,抓紧完成从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的过渡。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银行业和银行监管部门配合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破解当前银行业供给侧存在的“五大供给失衡”问题,既要在治标上清理整顿和整治乱象,又要在治本上深化金融改革,这在理论探索和实践推进上都需要爬坡过坎,我们将为此不懈努力。

关闭本页    返回顶部
欢迎关注南京金促会微信公众号,了解更多协会动态。
关注公众号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www.njjch.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南京金融发展促进会
地址:南京市雨花台区玉兰路8号国资大厦801室 电话:025-52850319 E-mail:jincuhui@163.com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苏ICP备14009062号